執行方式
- p-all:
p-all 允許所有 Promise 同時執行,並在所有 Promise 完成後返回結果,適合需要並行處理的情況。
- p-waterfall:
p-waterfall 允許一個 Promise 依賴於前一個 Promise 的結果,適合需要逐步處理的情況。
- p-series:
p-series 逐個執行 Promise,確保每個 Promise 在前一個完成後才開始,適合需要依賴前一個結果的場景。
- p-props:
p-props 以對象的形式處理 Promise,並在所有 Promise 完成後返回一個對象,這樣可以方便地將結果與鍵值對應起來。
錯誤處理
- p-all:
p-all 在任何一個 Promise 拋出錯誤時會立即拒絕,這意味著你需要處理所有 Promise 的錯誤。
- p-waterfall:
p-waterfall 會在任何一個 Promise 拋出錯誤時停止後續的執行,並且可以在每一步中進行錯誤處理。
- p-series:
p-series 會在任何一個 Promise 拋出錯誤時停止執行後續的 Promise,這對於需要確保每一步都成功的場景非常有用。
- p-props:
p-props 會在第一個 Promise 拋出錯誤時拒絕,並且不會等待其他 Promise 完成,這樣可以快速捕捉錯誤。
使用場景
- p-all:
適合需要同時發起多個獨立的異步請求的場景,例如批量請求 API。
- p-waterfall:
適合需要逐步處理並且每一步都依賴於前一步結果的場景,例如數據處理流程中的多個步驟。
- p-series:
適合需要依賴前一個操作結果的場景,例如依次處理數據或依賴於前一個請求的結果進行下一步操作。
- p-props:
適合需要將多個異步操作的結果組合成一個對象的場景,例如從多個 API 獲取數據並組合成一個配置對象。
性能考量
- p-all:
由於所有 Promise 同時執行,可能會導致資源的高佔用,需謹慎使用。
- p-waterfall:
性能也較低,因為每個 Promise 必須依賴於前一個的結果,適合需要逐步處理的場景。
- p-series:
性能較低,因為每個 Promise 必須等前一個完成後才開始,適合需要依賴的場景。
- p-props:
性能相對較好,因為它不會等待所有 Promise 完成後再返回,而是立即返回結果對象。
學習曲線
- p-all:
相對簡單,因為它的使用方式與 Promise.all() 類似,易於上手。
- p-waterfall:
學習曲線稍陡,因為需要理解如何將每一步的結果傳遞到下一步。
- p-series:
學習曲線也較為平緩,因為它的用法與 Promise 的基本概念相符。
- p-props:
學習曲線平緩,因為它的 API 直觀,容易理解。